读《忆老罗》
2024-03-13 15:36:41
  • 0
  • 0
  • 0
 


       花了一周时间,细读了《忆老罗》。这是赵启正主编的罗世谦纪念文集,写者都是老罗的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言语平实,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奋。

       老罗是2020年9月在意外事故受伤后抢救无效离世的。出事的时候,他正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伴随着老罗走向生命的终点,同时也是他精神和风范的象征。在纪念文集中,多次讲到了老罗与自行车(包括三轮板车)相伴的故事。

      老罗用自行车驮着家人送医,甚至踏着“黄鱼车”载着常住北京的老母亲在上海观光,这是多篇文章中提及的。曾担任过宝钢党委书记的刘国胜讲到:“他从不公车私用。有一次夫人生病,他就借了一辆三轮板车,自己蹬车送夫人去医院就诊”。

       刘国胜还说道:“有时候,公事他也不用车。一次,中央组织部有位副部长来上海,住在衡山宾馆,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去拜访。门卫看到他这样的‘行头’,不相信是来找大领导的,把他拦了下来。他与那位领导同志通了电话,才被放行。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不叫车,他说衡山宾馆离得近,骑自行车去方便”。这几乎就是许多人熟知的“列宁与卫兵”的故事的再现。

       老罗在北京四中的高中同学吕恩生说了这样一件事:“世谦已经是上海市委副书记时,有一次回北京开会,专门到我家看望我90多岁的老父亲。他离开后,父亲对家里的小阿姨说:‘刚才那人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小阿姨非常吃惊,马上跟着追出门外,想看他到底坐的是什么高级轿车,结果只看到世谦骑自行车匆匆离去的背影,回来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官儿!’”

       曾任仪电总裁的俞浩铨写道:“退休后,我们常常在老干部大学碰见,不好意思的是,因为我眼睛不好,走路一直盯着地面,两个人见面总是他先和我打招呼。那天,我见到他时说:‘领导,不好意思,每次都是你先打招呼。’他笑笑说:‘大家都退了。过去就像坐火车,虽然在一列车上,但开的时候还有座位、卧铺,硬座、软座之分,现在都到站下车了,一起站在一个月台上,不要再分什么领导和百姓了。’”从老罗骑自行车的平民作风看,即便是在“列车”上,他也总是坐在“硬座车厢”。

       《忆老罗》的文章有长有短,但要言不烦,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都有让人感动不已的闪光点。

       曾任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的陆和逊撰文《不说“官话”的老罗》去除插照,只有一页篇幅,不到400字,但说了一件足以让大多数人动容的事情:“一起在组织部工作时,有一次随老罗出任务的事我至今难忘,令人唏嘘。一位离休老同志在华东医院去世,身边无一亲人。深夜接到通知后,我随老罗代表组织到了医院。病房里只有一名护工,她以为我们是家属,就吩咐我们去为遗体穿衣,这可能也是按习俗办事。我刚一犹豫,老罗已一步向前,随后我们按照护工的专业指导为老同志穿衣正容,直到送入医院太平间的冰柜,向遗体鞠躬后离开。整个过程默然无声,那位护工一直把我们视为家属。有一刻,我甚至认为自己有点失职,应该向护工介绍那位是部领导。事后向老罗谈起此事,我还有几分忐忑,他却说:‘这事你做对了……’”读了这一段文字,我感到:这样的事,即便老同志亲人在场也不见得完全能做好,但老罗不是亲属却完全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罗就不是一个凡人。

       署名“北京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赵宗鼐写道:“我听到过一段佳话:有位同志将任职老罗的秘书,回去告诉爱人,很担心老罗的要求严,自己跟不上。而他爱人却当即安慰他说:‘这下我就放心了,跟着罗部长,不会犯错误。你大胆去,我全力支持你!’”在老罗秘书施金根的撰文里,读到了大体相近的叙述。“这就是老百姓的口碑,是一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心中的位置”,赵宗鼐如是说。当然,在对老罗精神进行褒扬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位“爱人”也是一个“明白人”。这样的“明白人”越多越好。

       最后还是回到赵启正在得知老罗去世的消息时写下的一段微信文字:“我们到底老了,老骥伏枥,不能志在千里了,但是很愿意把眼前的十里五里二里的事情做好。他就是我们大家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真的不用去找更光鲜的人物,就学习世谦吧!他是最真实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