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外
2023-09-08 11:13:30
  • 0
  • 0
  • 0


       前几天和昔日同事回了趟阔别四十多年的燎原农场,中午在塘外一家叫“老董”的饭店吃了饭。这是我那么多年后第一次在塘外下车。

       小车在镇里转悠寻找饭店,我看见这里已有纵横好几条街,街边多是四五层的新工房。而过去塘外只有一两条窄街,街上稀稀落落没几家店,民居也相当破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邮局,因为当年有一次家里有点急事,为了让家里早点收到信件,我大清早跑到塘外寄信,这样信就可提前一天送到。这个仅“一面之交”的邮政所相当简陋,就一间房、一个柜台,而且很陈旧,但其邮区却甚为广大,除了塘外,还包括燎原农场等地。1978年实行邮编,这里是201408。

       要知道,当年从农场到塘外没有公交,步行需要一个小时。除了农场一段有机耕路外,公社的路则都是河边田间的泥路了,遇到雨天泥泞不堪,很容易滑跤。

       彼时到塘外除了办事外,最重要的是坐长途公交来回市区,因为塘外是西钱奉线(西渡经钱桥达奉城)上的大站。当年,从燎原农场来回市区有两条长途公交可坐。除了塘外外,还有一条就是到市属干校(现旅专)坐西干线,步行的时间和塘外差不多。西干线的优点是,可经奉城直达南桥往西渡,不必绕道钱桥,省时也省钱,而且去车站的一路上都是机耕路,比较好走。缺点是其起点在五四农场,许多时候车虽来但车上已满员了,挤不上还得再等上至少半小时。到塘外坐车就好一点,起码上得了车。只是接下来的站点星火农场候车的人较多,遇到忙时出现拦车、吊车等情况不在少数。当然,1978年7月1日西燎线通车以后情况就根本上改善了。

       塘外对我来说,另一件大事就是我在这里的塘外小学参加了高考。该小学校舍虽是平房,但校园很大,设施也很齐全,比我们农场的小学正规多了。1978年高考时间是7月下旬,整三天,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没有电扇,没有茶水(当年考试不允许课桌上放水杯的),只有自带的毛巾不时由监考老师拿到盛满井水的铅桶里浸湿绞干,再放回我们桌上。那年高考由全国统一出卷,卷面难度陡然增加。记得第二天上午的数学把大家考懵了,许多人只考了半个小时就沮丧地离开教室。而我虽也有无奈,但却坚持到两个半小时(当年高考规定,两个小时外可延长半小时。语文本身就是两个半小时,就延长至三小时了)到点才交卷,一些题目没做完,一些题目有结果但过程不全。中午,大家照例蜂拥到塘外的一家饭店(也可能是镇上唯一的饭店)吃饭,但那天大家比较沉闷,包括我也只吃了一个馒头。当时估分只有20分,但结果分数下来却是43.8分,看来坚持到底还是有收获的。当天下午考地理,我过于自信提前三刻钟就交卷了,出来后“复盘”才发觉有应该可避免的错漏多处,结果原先认为考90分以上没问题的地理,只考了80分。这一天的“大起大落”至今印象尤深。当年塘外小学在奉柘公路和燎钦公路交界处的东南侧,现已找不见了。从地图上看,它已迁至奉柘公路北侧。

       这次我们就餐的“老董饭店”在奉柘公路南边,比较实惠,二十多人两大桌才一千出头点。我建议群主请饭店上一只当年农场里口口相传的塘外“跑马蛋”,未能如愿,主要原因是此菜利太薄,早已从菜单剔除。说实在,我也从未见过“跑马蛋”,只知道这个蛋几乎是从油里氽出来的,这对当年缺少油水的农场人来说,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我们连队的伙食不算差,但据说也有人不辞辛劳跑到塘外吃中饭,点菜的首选就是“跑马蛋”,目的还是“补油水”。当年,大家可能是借几辆自行车,每辆两人一骑一驮,不过在机耕路和乡间土路上骑车,屁颠屁颠的也很够呛。这次我了解到当年“跑马蛋”一份1.20元,相对于农场微薄的薪水,这也是不菲的价钱。俱往矣,今天餐桌上的诸多剩菜,任选一样其品质也大大超越“跑马蛋”了。

       塘外变大了变新了,也变高了,但它的级别却变低了。过去塘外是乡镇建制,我们在农场时它称为塘外公社。现在它从属于奉城镇,降为一个村居级的社区。应该说,这是时代的变迁,发展的需要,只要生活越变越好,安全感越来越强,心情越来越舒畅,其他的怎么变化都是可以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