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们的衡复音乐街区之旅
2024-01-28 12:18:15
  • 0
  • 0
  • 0
        1月24日——腊月里最冷的一天,尽管阳光灿烂,却仍然“风头如刀面如割”。本不想出门,但老小孩团队已预约了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120诞辰纪念特展”“丝路随想乐器文化展”,特别是还要见我所敬仰的作家史老先生,便加厚外套,系上围巾,套上皮手套,还戴上一顶长久未戴的皮毡帽,裹得严严实实但还是身子瑟缩地出门了。

       “贺绿汀特展”在紧靠淮海中路的“音乐城堡”举办。这座铭牌上标着“1926年建造”的德式建筑,曾经是比利时领事馆,解放后一度是“上音”图书馆,贺绿汀院长也在这里短暂地办过公。两个多月前,参加过一次“衡复音乐之旅”,到了“上交”却未及“上音”。近一个月前的“2024New Year Walk”虽进了“上音”,但暮色降临,匆匆而过,最后在“音乐城堡”分手。这次在“音乐城堡”开始新的徒步,并走进了这幢具有梦幻色彩的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宿命,并且是我所希望的安排。  

       对贺绿汀的生平已经很熟,前几年徒步时到过他在泰安路的家,《游击队歌》第一段是唱响几代人的经典。贺绿汀是硬骨头,这次用“抱真”两字作为特展的主题实在是对他波澜一生的凝练概括。 

       “音乐城堡”内部的构造、花饰呈酒窖式设计,是德意志文化的建筑体现,在沪上并不多见,在原法租界区域应属仅见。尽管听说“上音”校园已经开放,但这天恰逢学生考试而无法参观其主体部分。确实,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容不得半点杂音,但我们在深表理解的同时,也略感遗憾。这天我们所看到的“音乐城堡”也主要是东、西、北三个立面。虽然城堡特征最为突出的是西、北两个立面,但建筑最为重要的南立面却无法呈现在我们团队面前。 

       好在上次“2024New Year Walk”时拍下了暮色笼罩下的南立面,特别是其呈圆弧形、由小到大依次下降的石阶令人印象深刻。石阶较陡,且无任何扶栏,故二楼长廊处放花盆阻滞人们上下,但依然成为参观者的网红留影处。这石阶,有点群山间涌出的一堆“泥石流”,不过在我看来它们更宛如一汪清泉从山涧奔泻而出。水是音乐,音乐是水,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面、山涧的溪流,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它的影子。人们欣赏音乐,不就是在细品水的波澜和流动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的无国界,与水无国界是同一概念。过去对“无标题音乐”的非议,更像是一场违背人性的无知闹剧。

 

2023年12月30日傍晚拍摄

左图:“音乐城堡”北、西立面。由于光线均匀,城堡特征比较明显。

右图:“音乐城堡”南侧主立面。富有特征的十多个石阶清晰可辩

 

       结束“音乐城堡”的参观,前往向西百米开外的淮海中路1089号的“丝路随想乐器文化展”。

       走进园内,但见冬日里泛黄的草坪尽头,有一幢红色英式三层洋房。这是1936年的建筑,现在是“上音”东方乐器博物馆所在地。这个博物馆1984年就已成立,也算是有年头的了,但一直在外流落,直至不久前才“定居”这里。现在这幢洋房定名为“美育楼”,将“东方乐器”置展于此也是名至实归。

 

“上音”美育楼——东方乐器博物馆

 

       这次“丝路随想乐器文化展”是为了纪念“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十周年举办的,其中大部分乐器与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我想起了50年前学过的一首歌曲:

       ……

       幸福的伽倻琴在海兰江边激荡,

       热烈的达甫鼓在天山南北敲响,

       欢快的芦笛吹奏在槟榔树下,

       深情的马头琴回响在内蒙草原上。

       ……

       时间匆匆。我虽然无法确定展馆中哪一件是歌词中提到的乐器,或者无法知晓这些乐器现在是否还是这个名称,但我可以肯定馆中肯定展有这些民族乐器。 

       美育,是“上音”元老蔡元培的首创,他提出了“以美育替代宗教”的思想。因此,在“上音”命名“美育楼”,开设以蔡元培名字命名的“美育”大讲堂,实在是一种对厚重历史的传承和优秀传统的光大。

       “美育楼”前方西侧,匍匐着另一洋式建筑。那天,它没有任何活动,大门紧闭,我们只能在四周的廊道上向里探望。经查,这里是1912年由犹太富商爱滋拉所建的“天赐大宅”。那时,法租界还没扩展至此,但不排除它已通过“越界筑路”取得了这一带的地权。这种外廊柱式建筑,也是那个年代欧洲人在东方建筑的典范,主要是他们认为东方都像印度、东南亚一样炎热,外廊式建筑有利于通风透气。其实,上海的气候并不是如此,尤其是冬寒着实让人望而生畏。后来,这种建筑就越来越少了。解放后,这里是部队驻地,还做过月子会所。近期经过保护性修缮才作为“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归于“上音”。

 

昔日的“天赐大宅”,今天的“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

 

       此时,我突然意识到,当天我们参观所及的“音乐城堡”“美育楼”“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正是从今年元旦起率先向市民开放的“上音”三幢历史建筑,此行真是不虚,本想就此结束。由于时间尚早,大家意犹未尽,都希望我继续引领大家走走看看。

       正好对马路不远处有人民音乐家聂耳旧居,我们就一起去那里观览。他的旧居位于今淮海中路1258号三楼,这是一处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联排式公寓。许多史料都记述,这里是聂耳1935年4月离开上海之前最后一个住处。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里就是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地方,其历史意义就更大了。但有关方面似并未对此正式确认,旧居保护铭牌上对聂耳在这里的居住时间模糊表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但不管怎样,聂耳在此居住过确实不争的事实。

聂耳旧居——淮海中路1258号三楼(橙色椭圆处)

 

       聂耳的作品大都具有时代性、战斗性,但也有一些表现国人共同文化传统的作品,如《金蛇狂舞》《下山虎》等。虽然它们有标题,但如同一切“无标题音乐”,它们在表现人的共同情感、满足人的相似喜好方面,有着其独到性。

       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我与史老先生言谈甚欢。他已八十有六,且得过重病,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令人佩服之至。

       路过宝庆路3号老别墅,这是原来“老克勒”徐元璋守护的私产。经过一段有一个世纪长度的传奇故事之后,最终老徐失去了这栋房产。由于需要预约,前台小伙又不愿通融,我们只得悻悻离去。后查实,现在这里居然是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如果我们得以入内参观,当天的“音乐街区之旅”就更完美了。 

      离开宝庆路3号,我们往东拐进复兴中路,但见左侧围墙栏杆上呈现一幅幅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由于栏杆间距与特殊处理,这些肖像呈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效果,而且同一段围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看,会显现两幅完全不同的肖像。这是湖南路街道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音乐艺术家围栏,虽算不上高科技,但却是极佳的创意。蔡元培、梅百器(意大利人,“上交”前身工部局交响乐团指挥)、阿甫夏洛穆夫(俄籍犹太人,工部局乐团客席指挥)、贺绿汀、谭抒真、萧友梅、丁善德、周小燕、朱践耳、曹鹏、顾圣婴、俞丽拿、陈燮阳、余隆等,他们的肖像犹如一组组跳跃的音符,让人在观察和欣赏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一次音乐的洗礼,并且过目难忘。

 

复兴中路音乐家围栏(网络照片)

 

       最令人感动的是,工部局乐团小提琴首席、犹太人费迪南·阿勒德虽然在音乐家围栏榜上有名,但由于史料缺失,铭牌上缺少生卒年月。后来,阿勒德母校维也纳音乐和表演学院在网上介绍了他的生平,阿勒德的生卒日期就此浮出水面。上海方面获知后立即制作他的新铭牌,并在他120周年诞辰(2023年5月6日)时在围栏前举行仪式,又“上交”90后小提琴首席柳鸣将新铭牌挂上围栏,并在新铭牌前演奏犹太作曲家阿赫龙的《希伯来旋律》,以示纪念和怀念。 

      过了这段围墙,就是以捷豹冠名的上海交响音乐厅。它是在上海跳水池基础上建设的。由于衡复地区限高的影响,上交音乐厅地面高度只有18米,三分之二的建筑利用地下空间。由此,音乐厅底部距10号线地铁隧道只有6米。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乃至完全消解地铁行车震动对于演出效果的影响,上交音乐厅在国内首次采用弹簧阻尼装置,即在音乐厅底部安装300只巨型弹簧,使整座建筑处于“悬浮”状态,从而有效阻断地铁震动的传播,确保演出的质量。这种平常难以发现的隐秘技术装置,体现了“中国建造”的无艰不克。

 

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2023年11月17日)

 

      上交音乐厅设有主厅和演艺厅。演艺厅面积相对较小,内场观众席基本上是可活动座椅,调整比较灵活,不仅能够承担平时的乐团排练,而且也是“上交”特色——室内乐的固定演出场地。室内乐一般只有五到八人演出,涵盖长号、打击乐、钢琴、竖琴、吉他、贝斯、鼓等乐器,是国际上历史较长的音乐演出形式。“上交”室内乐的演出历史也已有40年,过去大多是在各大酒店、宾馆等处租用场地。现在有了自己的演艺厅,就可以结束这种“漂泊”的状态,从而确保演出水平和欣赏质量。 

      上交音乐厅对过就是近年来较为知名的历史建筑——黑石公寓。黑石公寓造型独特。沿复兴中路有一半圆形大露台,《流金岁月》等影视作品在此取景。南侧正面有一半圆裙房,曾经是黑石公寓的室内泳池,后填没,现在是Drops咖啡工作室。

 

黑石公寓沿复兴中路北立面(网络照片)

  

       黑石公寓建于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布雷克斯通(Blackstone)发起建造。由于Blackstone汉译“黑石”,故称“黑石公寓”。但由于建造方是美国人,一般称其为花旗公寓。解放后,改为复兴公寓。底层曾经是徐汇区房地局办公地,故门前原先有房产交易市场。现在底楼由“幸福集萃”入驻,这是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创意书店,内有许多影像制品展售,特别是上海仅见的黑胶唱片的陈列和视听,为黑石公寓沉浸在浓烈的音乐氛围中,并与周边的上音、上交等构成了具有音乐特色的衡复街区。 

       参与本次活动的夏先生夫妇,不辞辛劳,从三林赶来,还在第二食品店买来“镇店之宝”——菠萝包分送给大家。“音乐之旅”结束时,大家齐聚黑石公寓对面的Peets Coffee,在浓浓的暖意和轻盈的背景乐中,边喝着史老先生埋单的咖啡牛奶巧克力,边品尝夏先生夫妇的菠萝包,放松心情,谈笑言欢,继而合影留念。 

从Peets Coffee眺望黑石公寓南立面


       此次“音乐之旅”活动虽有遗憾,但没有遗憾不成其为完整的人生。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弥补缺憾中奋力前行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