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手机突然不停地响了起来。打开一看,原来是我参加的多多买菜群里有两人在对话,暂且称他们甲和乙吧!
甲:邻居们有要跑步机跟动感车的不?(怪脸表情)
甲:我这闲置了两个,半年没用了,要的可以拉走,便宜处理了。
乙:我想要,最近再(在)减肥呢。
甲:我当时买的时候也是想着在家里方便锻炼,减肥呢。谁知道直到瘦下来也没跑过几次。
乙:那你怎么瘦下来的?我快放弃了。
甲:我是运动坚持不下来,后来是一个邻居给我推荐一家减肥的,在他们那调理两个月就瘦下来了,现在也没反弹。
甲:这是他家名片,你可以去问问,用过的都说有效果,也蛮实惠的。
甲发了一个二维码。
乙:好的,谢谢啊。我也加了问问。(鲜花表情)
甲:不用谢,她还会发一些平常生活中的膳食养身小技巧,你可以先去看下。不聊了,群里聊多了打扰别人!
看上去多么天衣无缝的一唱一和,既把想说的“故事”说完,最终推出了他们的二维码,又似乎很通情达理,照顾别人。但这个二维码一旦点入,仅仅是跳出一个瘦身机构,还是有更大的陷阱,真不好说了。
到了中午,群主发声:“邻居们这里的二维码请不要随便扫描,我以(已)把上面两位踢出群了”。
怎么感觉这个句式、语气、口吻那么像上述的“甲”?似乎群主自己在掩饰什么推卸什么。
如果先前是“双簧”,现在则变成了“三簧”。
确实,在这个世界里,忽悠人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稍稍提高一些警惕即可。这样的群基本都是陌生人,良莠不齐,难免鱼龙混杂。至于朋友、同学、同事等熟人群,则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了,甚至采取这种劣质方式。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什么可以遮遮掩掩的?如果也想通过唱“双簧”甚至“多簧”来忽悠人的方式来“引人上钩”,那就太侮辱别人的智商了。这不是把人当朋友、同学、同事,而是变成了一种愚弄的对象。如果再出现这种现象,退群也就成了必然。